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中山大学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有广州、深圳、珠海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高水平的附属医院,还有优质的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chool of Microelectronics) )建立于2015年11月,通过整合微电子学院、原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联合工程学院、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原移动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科研平台组建。
学院学科与专业历史悠久,学术与教学传统优良。早在1958年,中山大学便设立了“半导体物理”和“无线电物理”专业,为现今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前身。光学工程学科则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山大学的光学与光谱学教学和研究。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科主流方向和领域前沿、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以建设特色优势学科方向为抓手,推进学科上水平建设,着力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一流学术成果产出和一流社会服务的能力。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使学科跻身国内一流,力争做到国际知名并具有影响力。
【学科建设】
学院主责建设“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并参与建设“信息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于2017年和2021年连续入选国家第一轮和第二轮“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院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以及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构建了老中青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梯队。国家和省部各类人才项目入选者超过50人次,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国家杰青/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万人领军人才14人次,国家优青(含海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1人次。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和广东省创新团队,有“南粤巾帼十杰”、“南粤优秀教师”、“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在国际上具有优良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人才培养】
学院建立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开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和广东省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按照集成电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三个专业进行招生和培养。
此外,学院有“信息与通信工程流动站”、“光学工程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流动站” 3个博士后流动站招收科研博士后。
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人才为目标,秉持“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强应用”的培养理念,依托高水平科学研究,积极打造国际化、创新型的工科人才培育模式,形成了从材料、器件到集成芯片,从信息、电路到终端系统的“全链条”工程学科专业培养特色。截至2025年10月,学院有在校学生2045人,包括博士研究生310人、硕士研究生615人,本科生1120人。
学院现有教育部“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校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建)”、科技部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广东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培养基地;有“信息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建)”、”电子信息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集成电路工程与技术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科研平台】
学院有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省部级科研机构10个。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包括:光电材料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物联网芯片与系统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半导体照明材料及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共建)、AMOLE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省部级科研机构包括: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光电信息处理芯片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物联网芯片与系统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广东省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第三代半导体GaN 电力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半导体照明材料及器件工程实验室(共建)、广东省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能光信息处理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工程实验室和广东省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
学院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服务国家、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山大学依托学院和地方政府组建了“佛山市中山大学研究院”。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学院积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前来讲学授课,积极学习和吸收借鉴国外高校的优秀教学研究成果、资源和经验,积极适应教学科研国际化的需要。近年来,学院成功举办或承办了多项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与论坛,包括亚洲通信与光电子国际会议(Asia Communications and Photonics Conference, ACP 2017)、“第13届国际薄膜晶体管会议(International Thin-Film Transistor Conference 2018,简称ITC2018)”、“第17届国际光通信网络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简称ICOCN2018)”、“2019国际纳米光电子研讨会(International Nano-Optoelectronics Workshop (iNOW) 2019)”、“2022 IEEE 天线测量与应用会议(2022 IEEE Conference on Antenna Measurements & Applications)及“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通信大会(11th IEEE/CI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等。持续深化的国内外交流合作,有效促进了学院整体学术地位与国际影响力的稳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