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推动产学研融合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职工党支部与校友企业开展联合共建主题党日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学院和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7月5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组织教职工党员赴学院校友企业广州思林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访(以下简称“思林杰科技”),与思林杰科技党支部开展“同庆七一 ·共迎二十大”联合共建主题党日活动。

 

中山大学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主任黄瑞敏、事业发展部主管刘晓,我院党委书记刘飞、副书记王琅,思林杰科技董事长兼党支部书记周茂林校友,以及学院教职工党支部党员代表、思林杰科技公司相关领导、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共同参加。活动由思林杰科技党支部支委王新主持。

 

 

活动伊始,周茂林书记带领与会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大家面对党旗,举起右手,紧握拳头,从誓词中感受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活动也由此拉开序幕。

 

重温入党誓词

 

周茂林书记致辞,他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林杰科技成立和发展情况。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自动化测试领域,集智能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于2022年3月14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持续专注测试测量主业,大力发展中高端仪器进口替代技术,致力于成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领头企业。他希望通过此次支部共建主题党日活动,思林杰科技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合作更加紧密、更加深入,将党建互促互进的优势更好地转化为项目合作发展优势,转化为双方服务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能够在产学研项目合作上碰撞出火花,收获硕果。

 

思林杰科技董事长、支部书记周茂林校友致辞

 

黄瑞敏主任在致辞中提到,思林杰科技在周茂林校友带领下飞速发展,今年已在科创板上市,上市后公司也将站在新的起点上有着更广阔发展前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立足学科主流方向和领域前沿、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服务国家、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期待学院和企业能够碰撞出更多的合作共建、共同发展的火花。她特别提到,高松校长曾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和关注校友的发展,校友是母校最好的名片、最热情的宣传者、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最真诚的批评者。学校校友会未来将继续切实做好服务,为校友企业和学院的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和支持。

 

中山大学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黄瑞敏主任致辞

 

刘飞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校企支部联合共建主题党日活动在建党101周年之际开展十分有意义。当前,我国已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致力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起点踏上了新征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为国家、社会输送人才。目前,我们依然面临着如何破解国家急需的技术难题,今天的活动以党建为载体,搭建产学研融合的交流平台,校企双方互促互进,共同解决“四个面向”的发展难题。今后,学院和思林杰科技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飞致辞

 

随后,思林杰科技支部冯俊荣同志向大家介绍了思林杰科技支部的建设情况、公司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规划。参加活动的教师党员逐一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最新研究成果,科研成果在产业化道路上遇到的瓶颈,所在行业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等。在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下,不断碰撞出一个个校企联合党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思想火花。

 

与会人员深入研讨交流

 

研讨过后,黄瑞敏主任谈到,2024年,中山大学即将迎来“百年校庆”,母校服务校友,校友助力母校发展,母校与校友是共同体,共谋发展。思林杰科技与学院各科研团队都扎根各自领域数十年,学院致力于前沿科技研究,公司在技术、市场、产业化等方面有优势,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未来一定会将研讨会上碰撞出的火花落地生根,结出研究平台、科技创新中心等丰硕之果。

 

黄瑞敏主任代表学校校友会向周茂林校友赠送纪念品

 

王琅副书记谈到,此次研讨成果颇丰,希望在学校校友会指导下,与校友企业建立更加深入的交流合作机制,为校友企业发展、人才储备等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同时也希望与校友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除正在推进的思林杰学生奖学金外,还可以继续筹划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聘请企业骨干担任校外导师等,让学生尽早认识社会、了解行业发展,共同培养学生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帮助学生成为能够引领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参观校友企业

 

最后,周茂林书记表示思林杰科技诚恳期待进一步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刘飞书记总结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职工党支部与思林杰科技支部共聚在此,共庆“七一”党的生日,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交流充分,达到了支部联合共建、促进产学研融合的目的,取得圆满成功。希望校企双方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研究,努力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勇于攻克国家急需的重要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构建大学创新体系,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图片来源:林玥琪
供稿:李佳玲
责任编辑:漆桂材
初审:林玥琪、林嘉欣
审核:王   琅
审核发布:刘   飞